您的位置: 就业指导 就业政策

毕业生必备法律知识---《社会保障》篇








毕业季来临,同学们即将走出校园,踏入职场。社会不再是象牙塔,求职过程中难免遇到不法行为,从签订劳动合同到缴纳五险一金,从应对租房纠纷到防范求职陷阱,法律为我们保驾护航。毕业生应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五险一金”包括什么

“五险一金”是指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是为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提供资金支持的保险;医疗保险用于支付员工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门诊、购药等;失业保险为失业的员工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生活保障;工伤保险用于支付员工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或职业病时的医疗费用和工伤待遇;生育保险是为员工提供生育津贴,产前、产后医疗保障的保险;住房公积金是为员工购房、租房提供资金支持的制度。

2.“五险一金”如何缴费?缴纳比例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无需缴纳;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保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相关保险费。

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五险一金”具体的缴费比例,需要根据所在地区和政策来确定。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建议与公司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实相关政策和比例。


3.试用期有“五险一金”吗?

在试用期内,员工也应该享受“五险一金”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当自员工入职之日起30日内,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缴纳手续。员工在试用期结束并成功转正后,“五险一金”的待遇不应该发生大的变化。转正后,员工和用人单位仍然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注意保留好相关文件,包括社保卡、公积金账户信息等。定期核对工资单和“五险一金”缴纳明细,确保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履行义务。

4.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