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与校企协同并举,为职业院校师生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党的二十大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强调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战略部署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职业院校如何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大师生又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呼唤?
 
01 职业教育定位新内涵:从“一体两翼”到“五金”新内涵
四中全会强调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凸显了三者协同发力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其战略地位被提升到新高度。
“一体两翼”战略为现代职业教育描绘了新蓝图。其中,“一体”指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两翼”则是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一战略着力打破产教融合瓶颈,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五金”建设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职业院校正紧密围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基地,以此提升教育质量。浙江师范大学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林伟建议,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将其作为学习“根据地”,系统构建理论知识体系,为技能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学生多元成才的起点。四中全会精神正引导职业院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从参照普通教育向聚焦类型教育转变,更好地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
02 产教融合新路径:市域联合体与行业共同体并进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职业院校正通过多种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正当时。地级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统筹职业教育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联合体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技术实践场景。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行业需求。由重点行业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汇聚产教资源,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与技术支撑。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总督学池云霞指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如“校中企”“企中校”大大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胜任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获得真实工作体验。潮汕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维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内第三方检测中心,学生可在此完成药品、食品等3200多项检测任务,实现了“学做合一”。这种模式有效弥合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03 师生发展新机遇:多元通道与“双师”导向
四中全会精神正转化为职业院校师生发展的实际机遇,为师生成长创造更多可能。
学生发展:多元通道与能力提升
职教高考打破学历天花板。随着“职教高考”制度的完善,职业教育学历成长通道已经打通,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纵向贯通渠道已经建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聂伟表示,职教高考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专门为职校生开设,为他们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
技能提升多维路径并进。西南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林克松建议,职校学生要在“硬”“软”“精”三方面下功夫:夯实硬技能,发展软实力,做好精准定位。企业实践是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池云霞建议学生向企业“师父”虚心学习,要学、看、练、钻相结合,快速提升岗位技能。
就业观念需与时俱进。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秀阁指出,职校学生应树立多元化就业思维,打破对“铁饭碗”的惯性追求,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发展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正在被社会重新认知,高端技能人才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逐步提升。
教师成长:“双师”导向与能力提升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重中之重。到2025年,河南省计划使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职业院校教师需定期到企业实践,提升实习实践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高素质“工匠之师”到学校任教。
教书育人能力全面升级。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在课程、实践、科研、活动、管理、文化等方面的育人能力,成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重庆市教委主任刘宴兵指出,重庆将“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实现从规模向内涵跃升”。
数字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需将数字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推进数字化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建设,适应数智时代教育变革需求。
04 区域实践新探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模式
各地正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探索职业教育特色发展路径。
北京市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新枢纽,推动科研平台项目建设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首都高精尖产业体系。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首都教育系统将以就业预警、紧缺急需、前瞻布局“三张清单”为抓手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全链条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重庆市计划“建成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区县全覆盖”。同时,“建成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实现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转变”。
南京市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资源调配方面,主动适应人口变化,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和小班制改革,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05 前景展望: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中全会精神正指引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实,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师生的成长路径将更加宽广。
对于学生而言,要夯实专业技能,发展综合素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国劳动模范高凤林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航天发动机焊接专家的经历表明,技能人才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
对于教师而言,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强保障。正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所指出的,职业院校教师需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恪守高尚的职业操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职业院校师生的发展路径将愈加宽广,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实现个人成长与时代进步的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