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建研究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锚定重点构建大思政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杨慧 报道)2024年,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聚焦特色,创新方法,锚定重点,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资源汇聚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使思政教育走“新”又走“心”,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汇聚主渠道,开启“大课堂”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将“大思政”建设作为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体制。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学院构建起了具有兵团特色的全周期理论武装、全过程教育引导、全方位实践养成的育人大格局。

抓好主渠道,筑牢思政课堂“主阵地”。学校扎实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成果进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打造了“开学第一课”思政课品牌。党政领导定期参与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深入思政课堂“推门”听课、专题研究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实地调研思政课实践教学,坚持不懈抓好思政课这一“主阵地”。2024年兵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中,学校教师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绘就同心圆,浸润专业课堂“思政味”。学校创新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举办思政教学展示、精品课堂观摩活动,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各二级学院、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思政资源共享、内容共思、教师共研,实现课程育人课堂联动、资源融通,共同绘就课程思政“同心”。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标杆课程选树评选”活动中学校五个团队设计实施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水环境监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农村环境治理技术》《无人机组装与调试》等课程,获得“标杆课程”称号,这标志着该学院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领域的质量和数量上均实现了显著提升。

开拓新阵地,铺就“大平台”

打造思政育人新阵地。立足兵团红色资源和校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现场教学、沉浸式情景教学,把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等作为“大思政”重要内容,精心编排《大漠誓言》舞台剧并在兵团范围内开展巡演,将兵团精神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校园成为兵团红色文化的聚集地、共振区和辐射源让大思政教育可见可感、深入人心,引领学生从红色血脉中汲取力量。

把课堂搬到学校耕心种德基地群,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委书记史文革向学生们讲述基地中陈列的武器装备所蕴含的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围绕“爱国”和“奉献”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们感受国家历史之恢弘,自豪国家建设之强盛,惊叹国家发展之迅速,教育引导广大学子深刻认识到祖国的伟大成就和自身的责任使命,树立报国强国伟大志向,在祖国的荣光下砥砺前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组成宣讲团,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初心园、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耕心树人广场、种德育人实践基地,利用开学第一课、日常教育中用好、用活这些思政资源,为青年学生提供加强理论学习、进行理论宣讲的实践平台,通过学生讲给学生听,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学校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大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育人作用,累计接待校内外学习参观15000余人,有力地推进了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

建好第二课堂育人新阵地。打造“三堂融合”即理论课堂、第二课堂和实践课堂“三堂联动”育人模式,充分利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戈壁印象文化和旅游园、军垦第一连等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以“人间春色芳菲季 拾春研学正当时”为主题的春日研学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让红色场馆、城市街道、企业社区、乡村团场变成“课堂”,让革命文物史料、社会发展成果变成“课本”。2024年上好行走的思政课百余场,教师进企业、团场宣讲3场。思政课+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调研,实现实践教学全覆盖,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上好“大思政课”,构建具有兵团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2024年兵团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兵团屯垦戍边红色调研实践团、食品工程学院基层服务实践团、校团委“护花使者”实践团荣获“优秀团队”,4名师生荣获“优秀个人”,原创舞台剧《大漠誓言》荣获“特色品牌项目”。

聚焦育新人 建好“大师资”

拓展队伍,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学校注重选聘道德模范、大国工匠和各行业榜样人物等作为兼职思政课教师,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视角和榜样力量。邀请开国上将朱良才将军的次子朱新春老师以及革命先烈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先生的女儿哈吉娅·阿巴斯老师以“聆听红色记忆 共筑强国之梦”为主题倾情主讲,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

激发动能,提升思政育人水平。学校坚持实施“青蓝工程”计划,以老带新,帮助教师过“教学关”,常态化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助力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实践研修,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兵团各级各类教学能力竞赛,激发年轻教师创先争优、互帮互助的学习和工作氛围,教师职业归属感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李雪双老师在2024年4月份举行的第三届兵团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工科组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获工科组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在此类全国性教学竞赛中获奖零的突破。郭健老师在2024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银奖,成为新疆成绩最高、兵团唯一获得银奖的选手,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入选2024年度全国模范教师,作为兵团教师代表赴北京参加表彰‌。

学校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获得1个金奖、3个银奖、8个铜奖;在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赛项国内决赛中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在第七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高职组)1个一等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2个银奖,2个铜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3个铜奖,充分展示了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达到新的高度,迈上新的征程。学校将继续下足“精思政”功夫,拓展“新思政”广度,做实“强思政”工作,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持续打造在兵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