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周俞彤报道)2024年11月18日-25日,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围绕“集体备课、教研室活动、公开课展示”三大核心主题,举行为期一周的教学创新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了学院在三教改革、教师培养、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效。
集体备课:创新理念引领教学升级
11月19日,建筑教研室以学院《二期1#教学楼项目化教学》特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通智楼施工图绘制作为实际项目支撑,教师们针对工程测量、BIM建模、建筑制图与CAD、建筑构造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讨。课程改革以项目化教学的实际项目为背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整合,将原本分散于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以项目形式串联起来,显著提升了专业课程与岗位工作场景的对接能力。
教研室活动:跨学科交流激发教学活力
在活动期间,建筑教研室与水利教研室携手举办了数场教研活动,其中智慧水利工程专业及其相关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探讨成为本周的显著亮点。教师们讨论了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设施,如引入无人机遥感、水下机器人探测、智能传感器网络等先进设备,以及引进更加贴近行业实际的软件系统,如水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智慧灌溉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一个集理论学习、虚拟仿真、实战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同时教师们相互观摩教学准备,深入探讨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策略的调整,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分享。
公开课展示:实践与创新并重,教学质量再提升
11月18日,学院四期建筑实训基地内,侯本华与李通老师以实际工程项目任务为驱动,将真实的施工现场搬进课堂,采用了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们分成小组,分配具体的测量任务。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学生们在模拟的施工现场,手持测量仪器,按照任务要求进行操作,从测量前的准备、仪器校准,到实地测量、数据记录与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无误。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操作以及互动问答等教学方式,教师们将安全生产、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锤炼技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11月20日,在现代农业专业公开课上,闫建峰教师先以理论讲解铺垫,随后引导学生们展开关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讨论,最后通过实地操作或模拟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过程。这是学院积极响应三教改革号召,通过分阶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施“三阶段、两结合、一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体现。
未来,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三教改革”,推进项目化教学内容的实施,不断探索与实践更多符合时代需求、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学子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助力学院教育教学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