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石职动态

“循足迹、看发展、感党恩”——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主题党日活动纪实

杨慧 报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一场追寻初心、感悟发展的旅程在新疆石河子徐徐展开。2025年7月7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循足迹、看发展、感党恩——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学校党委书记史文革率党委委员及中层干部党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在棉海、桃园与企业车间中,触摸时代脉搏,汲取奋进力量。

棉田里的科技密码:从“不可能”到“中国样板”

七月的石河子,烈日炙烤大地,却不及党员们探寻发展之路的热情。大巴车上,受学校党委委派,第四届兵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澜钰老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结合近年来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为本次活动做精彩讲解。

活动首站抵达143团农一连棉田师市党校教师侯文岳讲述,师市目前棉花机械化采收率超98%,92.5%的耕种依赖北斗导航,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场景早已成为历史。党员们伫立在棉垄间,深刻意识到这片土地不仅产出了优质棉花,更打造出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样板”,而职业院校培育农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也在这一刻变得愈发清晰与沉重。

在学校与143团合作共建的数字农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中,学校党委书记史文革强调,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院校的核心职能与重要职责,这一目标与当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要求高度契合,更是指引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方向。学校要继续锚定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坚持教随产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专业建设,将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到学生培养全过程。这番话语引发了在场党员的强烈共鸣。教务处副处长郁杨“今天亲眼看到数据共享的实践成果,才明白‘真融合’就藏在田间地头的每一个数据里。我们必须加快‘三教改革’,让学生在校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产业场景。”

桃园里的幸福答卷:从“一棵树”到“一条链”

移步143团9连蟠桃种植基地,果香四溢中,桃农们的笑脸与枝头饱满的果实相映成趣。师市党校教师王琳艳娓娓道来:“143团被誉为‘中国蟠桃之乡’,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蟠桃,如今已发展成亩桃园,蟠桃年产量达1.65万吨。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与桃农倪泽寒的对话仍在桃园回荡。“总书记问我收入,我说15亩桃园年收入20多万元,总书记连说三个‘好’,还鼓励我引进新品种。”倪泽寒牢记嘱托,三年间带领合作社职工将蟠桃销往高端市场,年收入增长10万元,更当选“两委”,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韩东表示“一个普通桃农的奋斗故事,折射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我们要把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毕业后也能扎根基层,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车间中的产教新篇:从“技术引进”到“人才共育”

党日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垂天(新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2024年成立的科技企业,这里跳动着创新的脉搏。董事长马传琦介绍:“我们专注新技术与现实场景融合,与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校内投光灯生产实训基地,正是探索产教融合的重要一步。”

在垂天科技“鸿蒙垂天数字技术展厅”,先进的灯光设备闪烁着科技之光,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产业升级的脚步如此之快,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节奏!”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鹏感慨道。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林炯与企业总经理王贵宾深入交流,围绕“如何将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展开讨论。

学校党委书记史文革表示:走进企业,我们更能透彻了解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更加明确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方向。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不仅为学生铺就成长之路,更为兵团新能源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未来,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初心如炬,使命在肩

从棉田到桃园,从田间到车间,此次党日活动是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践行总书记嘱托的生动缩影。党员们在重走路线中,见证了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带动振兴、校企共育人才的蓬勃图景,更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将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活动结束后,干部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深化产教融合与教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石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