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报道)近日,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兵团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荣获5项职教赛道金奖与2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这份优异成绩的背后,不仅是17支参赛团队日夜奋战的成果,更是学校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纽带,紧密连接“赛事突破”与“生涯成长”的育人实践体现。随着第二届生涯嘉年华暨科技创新文化体验周筹备启动,这所扎根边疆的高职院校,正将大赛荣誉转化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成长资源,勾勒出“以赛育人、以文化人、以梦筑人”的边疆职业教育新图景。
在创新创业学院会议室内,数百幅师生利用玛河石子创作的石头画安静陈列,它们出自《创“石”纪——数拓非遗脉,石铸振兴链》项目团队之手。备赛期间,学校“零距离七融合”党建品牌发挥实效:党委书记史文革带队深入众创空间,现场协调设备短缺与技术调试难题;教科研党支部组织“党员服务先锋队”,提供从知识产权申报到材料撰写的全程指导。党组织的力量持续转化为项目攻坚的战斗力,不仅助推参赛项目夺得兵团冠军争夺赛冠军,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意义——正如红旅赛道团队成员所说,在面临非遗传承人群老龄化、技艺传播受限等现实困境时,正是党员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坚定“以数字科技活化边疆文化”的决心。
赛场之外,学校借助生涯嘉年华推动双创教育全面融入学生成长历程。2025年9月底,学校将在耕心树人广场举办第二届生涯嘉年华暨科技创新文化体验周,突破传统生涯教育模式:大一新生可在“生涯指明星”中对话行业榜样,通过“探秘学职去向”模块结合AI技术探索职业方向,还能在“珠行万里”“目标狙击大师”等互动活动中锻炼团队协作与职业管理能力。12个体验环节的设计紧密呼应“以赛育人”理念——既融入获奖项目经验的“专利思维启蒙”,也结合边疆产业特点推出“八大产业集群职业探索”,让未曾接触创新创业的学生同样感受创新实践的吸引力。
这种“赛场与校园”的联动,根植于学校在多年的创新创业教学中构建的“三阶四进两循环”培养体系。从《TRIZ创新思维原理》课程的基础启蒙,到非遗工作室里石头画、哈萨克绣品的技能实践,再到校级孵化平台的项目落地,形成一条从“兴趣”到“能力”再到“成果”的成长通道。此次获奖的17个项目,全部来自这一体系的培育,其中15个已与兵团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膜下暗管排盐技术”“城市管网检修机器人”等成果更是直接服务于边疆建设。生涯嘉年华则进一步将这一体系“下沉”,通过“能力梳理”“目标落地”等环节,帮助新生提前规划成长路径,让“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理想,从入学之初便有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如今,在校园里,赛事金牌的光芒正转化为更持久的育人力量。从备赛时教师的深夜指导,到嘉年华中志愿者耐心讲解AI测评报告;从获奖项目的产业转化,到新生笔下的“生涯蓝图”,这所学校用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赛场夺金的能手,更在于培育能为边疆发展扛鼎的新人。
“我们要让每一块戈壁石头都能开出创新之花,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成为兴疆固边人才。”史文革表示,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把赛场金牌转化为育人金牌、产业金牌、边疆发展金牌。一场跨越“赛场”与“生涯”的育人接力,将在天山脚下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