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5日举行的兵团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大赛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穿梭在校园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本着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的四大工作原则提供着各种服务。他们是一个团体,也是一种精神,他们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青年志愿者。
第一幕:门口接待
在校门口的接待处,志愿者们站在那里,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天气中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他们始终面带微笑接待报到的每一位选手。车门一打开,他们急忙跑上前去询问有没有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并给参赛选手送上热水,带领他们去住宿区做好住宿安排,值班室也安排了志愿者,为参赛选手及老师更好的服务。这便是他们的工作。
第二幕:赛场准备
去在人前,留在人后。在参赛者进场之前,他们早已将卫生打扫好,为的就是给参赛者一个好的环境。他们时刻准备着,给参赛者准备需要的道具。音响设备出了问题,他们立刻跑上前去修理毫不懈怠。他们团结一致,他们信心满满,他们让大家感到安心又放心………。
现场的人很多,难免会有人丢失钱包或者手机等贵重物品,他们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寻找,当他们将找到的钱包及手机等物品归还给失主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失主也赠予他们赞许的笑容。
第三幕:食堂引导
学校的食堂门口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由于中午吃饭人员较多,为了给参赛者节约吃饭时间,他们便协调学生排队打饭。指导教师被安排在食堂的负一楼,由于负一楼桌椅短缺,志愿者们又冒着雨夹雪不辞辛苦地在食堂外面搬桌椅给指导教师。
当参赛人员用餐时,他们忍受饥饿与艰辛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起来的比别人早,吃饭也比别人晚,可他们仍然觉得快乐,帮助了别人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无私奉献,他们无怨无悔!
志愿者说
通过志愿服务,我觉得我成长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我明白了奉献的意义所在,更懂得了无私的奉献带给我们的快乐,感谢这次做志愿者的经历。短短的两天,志愿服务团队的学长们教会了我们很多,我们也看到了大家的热情和无私,看到了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在一届一届传递下去,春去秋来,变了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我们那颗乐于奉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