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七口之家,妻子林祥群是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分院的一名优秀教师,丈夫杨国江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年过六旬的婆婆、林祥群的父母以及正在上幼儿园的一双龙凤胎儿女,三代同堂,共享着天伦之乐。林祥群在工作上业务突出,近年来先后获得“优秀班主任”、“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优秀党员”,“信息化网络教学市级、兵团级二等奖”等称号;所带班级获得“优秀班级体”、“先进班级体”、“五四先进团支部”称号;主持校级课题,参与多项校级、省级课题;主编一本教材,参编四本教材。丈夫从事科技服务,获得“科技服务先进工作者”称号,参与院级、兵团级、国家级课题,并获得多项兵团、国家级奖项。每当周围人谈起她家时,都会露出羡慕的眼神,这不仅仅因为夫妻都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拥有一对热情、活泼、可爱的四岁龙凤胎儿女,更羡慕情同母女的婆媳关系。
一个尊老爱幼的和睦家庭
林老师怀了双胞胎后,婆婆便由宁夏来到新疆,其父母为照顾外孙及外孙女也与她们住到了一起。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住着七口人:两个孩子、夫妻俩,还有三位老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观念难免会引起一些小摩擦,但是他们这家却有着和睦共处的秘诀。当问起林老师是如何处理这些关系时,她告诉我们:“我们夫妻俩经常交流,会与各自的父母谈心,多发现对方的好。多去开导老人,理解老人。”林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总说老人不好,带孩子不是老人的义务,他们肯带这说明他们爱子女胜于爱自己。如果常常拿出对待孩子的宽容和爱去对待老人,相信你们一定会处理好子女与老人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林老师家的三位老人在共处期间,从未红过一次脸。
在林老师父母相继住院期间,都是其爱人跑前跑后,林老师的父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见人就夸赞女婿好。婆婆因公公去世的早,年轻时受苦多,加上这几年给自己带一双儿女,身体不好,林老师时常留意婆婆的身体状况,稍有不好就领去看病。邻里常听她婆婆说:“媳妇脾气好,有时候我也会把媳妇气的说不出话,即便这样媳妇也从没给我气受。”婆婆住了两次院,林老师在其身边陪护,端屎倒尿,病友们都说:“老太太好福气,虽没闺女,但媳妇胜似闺女。”她回应道:“婆婆40岁就没了丈夫,一个人带三个儿子,不容易。相处中即便有不开心,自己也会控制住情绪,告诫自己,婆婆的性格是受累也不能受气,所以每次都要快速调整心态,不能让矛盾产生和激化。”婆婆逢人便夸,“媳妇比儿子好,常买我爱吃的,知道我牵挂老家孙女,就常主动帮着打电话,逢年过节,还给老家孙女买衣服,只要稍稍提点啥,媳妇都做得特别满意,她来新疆的衣服都媳妇买的,都特随心。”其实婆婆刚来新疆时,常说老家好,根在那里,等孩子两岁就回去,可现在老太太则笑着说:“儿子再好不如媳妇好,决定留新疆养老”。林老师见此景也很欣慰:“家里最辛苦的是婆婆,老人没读过一天书,但很通情达理。”
林老师在对儿女的教育上更是精心启蒙培养。教儿女做个有规矩、有礼貌、孝敬老人的孩子。平日里她要求孩子看电视以奶奶为先,吃东西先让奶奶吃,犯错误要给奶奶道歉,要多夸赞奶奶的好,听奶奶的话,让孩子理解奶奶、尊重奶奶。只要是老人想做的他们基本无条件答应,一有时间,夫妻俩就会陪陪孩子和老人。
左邻右舍见证着林老师从两口之家到七口之家的整个过程,提起他家就会感叹:“虽然物质生活不宽裕,但全家人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和谐美满之家。”
一个爱岗敬业的和谐家庭
林老师的爱人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经常出差,加班加点写本子,白天好些时间还要泡在实验室做实验,他现在做的同位素实验还带有一些危险性,但也从未听他们提出工作上的困难。
作为妻子的林老师不仅深爱着自己的家庭,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工作中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林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上,我们有时会问她这样对学生值吗?她说:“只要方法得当,把学生当自己半个孩子来爱,多为他们着想,都是大学生了绝对会理解。”当自己半个孩子,这说着容易做着却很难,我想这或许就是为何林老师的毕业生若干年后还总记得回来看看她;她的学生会为她开办生日宴会,精心为她策划生日节目;她所带班级学生总说班主任像妈妈;他自己和班级总能获得那么多荣誉的原因吧。我们问林老师带孩子很辛苦的,学校还有那么多琐事,哪有时间和精力在搞科研、编教材、发文章上?她却笑着回答道:“晚上呀,把孩子哄睡后,夜深人静,思路很清晰,效率很高的。”
林老师总爱说自己真的很幸福:有理解她的丈夫,有一对可爱的儿女,有勤劳朴实的婆婆、善解人意的父母,还有体贴下属的领导,总有在她困难时伸出友善之手的同事、朋友和邻居……
1+1等于几?对于林祥群一家,这个答案是7。这个普通的七口之家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畏艰辛,苦尽甘来,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